前景提要: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 年向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颁发许可,批复在广西南宁、山东青岛、云南昆明、海南海口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。
对于每一个身处墙内而又需要频繁访问国际互联网的网民来说,“网络延迟”、“丢包”、“晚高峰拥堵”几乎是一个明显的痛点,特别是近两年运营商开始了诸如跨省 Qos 的骚操作让本就拥堵的网路更是雪上加上,难上加难。无论是为了学术研究、跨境电商、海外游戏,还是仅仅为了看一部高清流媒体视频,墙内网民应该都和节点猫一样都在渴望一条更宽、更快的“信息高速公路”。
最近,这条期待已久的“高速公路”传来了实质性的好消息。
随着 SEA-H2X 和 ALC 两条超大容量海底光缆的陆续登陆,以及 海南海口 和 云南昆明 两个全新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启用,中国互联网的国际流量格局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却又翻天覆地的“南下”变革。
这究竟意味着什么?你的网速会起飞吗?以前的上网经验还适用吗?让节点猫为您一一解读。
一、 流量版图重构:从“北上广”到“昆海南”
长期以来,中国大陆互联网出海高度依赖北京、上海、广州这三大核心节点。这就像全国的车都挤在三条主干道上,一到晚高峰自然拥堵不堪。
现在,新的格局打开了。中国的国际流量战略重心正在向南转移,目标直指东南亚。
为了直观展示这一变化,我们制作了这张新的流量示意图:

如上图所示,新的战略不再单纯依赖跨越太平洋的传统路线(红线),而是大力开辟从昆明和海南直达东南亚核心枢纽(新加坡、香港)的全新通道(粗蓝线)。
对于西南地区(云、贵、川、渝)的用户来说,或许是一波史诗级的利好。以前你们的流量要先绕大半个中国去沿海城市出海,现在,流量将在家门口就近通过昆明局直接出境。预计未来昆明直连新加坡的延迟将降至 30ms 以内,这对于对延迟极其敏感的海外游戏玩家来说,体验提升是颠覆性的。
二、 带宽“井喷”:速度更快,价格更低?
这次升级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“容量暴增”。
新投入的 SEA-H2X 和 ALC 两条海缆,其设计容量之和竟然是目前中美方向所有海缆总容量的 4.3倍!海南国际局的容量更是将一举超越上海,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全国第二大出海口。
这意味着什么?请看下图的直观对比:

曾经拥挤不堪的“旧管道”将被全新的“超级管道”取代。巨大的带宽供给不仅能极大缓解晚高峰的网络拥堵,更重要的是,它可能带来成本的显著下降。
根据分析预测,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大量价格极其低廉、速度却飞快的面向东南亚/南亚方向的网络服务(如VPS或代理节点)。“白菜价”享受高速国际网络,或许不再是梦。
三、 认清现实:美国方向或迎“新常态”
当然,任何变革都有其两面性。在享受亚洲方向红利的同时,我们也必须调整对其他区域的预期,特别是美国方向。
受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影响,中资运营商正在逐步调整在美业务布局,转而将新加坡打造为新的国际业务核心枢纽。
这意味着,过去大家推崇的“中美直连”线路可能会越来越少。未来,当我们访问美国的数据时,数据包极有可能会先“南下”到新加坡进行中转,然后再跨越太平洋。
下图展示了这种可能的新路由路径:

虽然新的海缆容量巨大,带宽不是问题,但物理距离的增加是无法避免的。因此,访问美国方向的物理延迟(Ping值)可能会略有上升。这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,接受“经由新加坡中转”这一可能到来的“新常态”。
此外,尽管海南有自贸港的政策红利,但对于普通家庭宽带用户而言,GFW(防火长城)的存在感并不会明显减弱。从悲观的角度来展望,随着新的出入口局权重增加,网络管理可能会更加精细化,不同省份用户的网络体验差异可能会变大。也就是说,更智能和更精细化的 GFW 到来,将使不同省份/区域的个人翻墙经验变得不再有用或者是参考意义大减。
结语:拥抱变化,无需过度担忧,合理分配选择
总而言之,这次国内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升级总体上或许是利大于弊的。它极大地缓解了中国的国际带宽焦虑,并为空前紧密的亚洲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。也许,我们所见证的历史,并不都是坏事。
对于普通网民来说,最实用的建议是:顺势而为。
在未来选择网络服务或服务器节点时,不妨将目光从传统的美国、日本移开,优先考虑新加坡或香港节点,因为它们将是这波海缆红利的最大受益者。特别是对于西南四省(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重庆)的朋友们,属于你们的“网络春天”可能真的要来了。
节点猫














